是下雪的时候。
到了冬季,一年的农活基本结束,正是农村清闲的时候。
粮食入仓,红薯藏在地窖,家猪杀了挂在火塘上熏制,外出挣钱的人也都回家了,生产队没什么农活可干。人们似乎忘却了一年的辛劳,时常去关系好的人家串门,正好邀约着一起去撵山。
“我看你还是得跟着上工,现在不是撵山的时候。这段时间,玉米渐渐饱满了,要是发现有野物来毁坏庄稼,我会安排你们几个会撵山的去守着。”宋建国想了想说道。
“守庄稼没问题。我休息两天,还是得上山,主要是训练狗,为冬季撵山做准备。遇到能打的猎物就打,没把握的,我也不强求。我还想顺便去山上采些油桐回来,新房子的木板楼楞、门窗都得刷一遍,需要不少桐油。”
想到明年的洪涝灾害,宋阳不敢有丝毫懈怠。
房子是盖起来了,但明年一年的粮食成了大问题。庄稼受灾,几乎颗粒无收,只能补种一些,接下来好几个月都得靠政府发放的救助粮度日……必须得为明年多储备些粮食和肉。
得抓住这个秋冬季节,不然明年的日子可不好过。
嗯……已经很久没和冯学文联系了!而且,也该抓紧时间弄些桐油回来,把屋子好好收拾一下。
桐油可是好东西,宋阳上辈子腿瘸后,没少靠捡油桐果换钱维持生计。油桐果呈球形,和石榴长得很像。到了深秋,就可以采摘油桐果了。
蜀地的山里有不少野生油桐树,结的油桐果榨出的油就是桐油。
桐油具有出色的防腐、防水、防锈性能,干燥速度快,还有光泽,用途十分广泛。油纸伞、斗笠、木材家具防腐等都离不开它。在这个年代,桐油可是战略物资,不少地方还专门种植。
到了油桐果收获的季节,采摘完后,人们还会去山里“捡漏”。看到野生油桐树,或者树上没摘干净的油桐果,就会想办法摘下来,拿回家去皮后,得到的油桐果种子可以拿到集市上卖钱。
这时候,一斤油桐果种子也就换几分钱,再过几年能卖到两三毛钱一斤。孩子们对这事特别热衷,捡回来卖钱既能补贴家用,又能因为帮了忙得到大人奖励的糖果。就连很多大人也会加入捡油桐果的队伍。
油桐树的叶子还常被用来包清明粑。每年清明节,村里不少人家都会做清明粑吃。今年,手头有点粮票的王静雅和李嘉怡,还特意用油桐树叶包清明粑给一家人吃。
清明粑是蜀地清明节的传统小吃。
外皮是用在公社粮油门市用粮票买来的糯米面,加上从地里采摘的鲜嫩清明菜,馅料是由野葱、榨菜和腊肉丁等混合炒熟制成,然后上笼屉蒸熟。油桐树叶宽大且韧性好,包出来的清明粑带着一股淡淡的清香。
不过,在这个年代,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东西全身有毒。
宋阳却知道。清明节前一天回家,看到王静雅和李嘉怡用油桐树叶包清明粑,他连忙劝阻:“这油桐全身都有毒,叶子也不例外,以后别再用来包清明粑了。”
听宋阳这么说,李嘉怡和王静雅反应平淡。王静雅满不在乎地说:“一年就这么一次,又不是天天吃,再说吃了这么多年也没啥事,有啥好怕的,别大惊小怪。”
“非要吃出问题你们才相信吗?”宋阳一脸严肃地说。
李嘉怡见宋阳说得认真,知道他不会无缘无故这么说,担心真吃出问题,连忙说道:“妈,就听阳阳的,以后再做,换别的叶子也行,万一真吃出问题……”
这些清明粑,云兰、云梅两个孩子吃得最多,她也是担心孩子的安全。
王静雅这才点头:“现在都做出来了,怎么办?”
“肯定不会扔掉,只是说以后别再这么弄了!”宋阳看着母亲,“别钻牛角尖!”
“知道了!”王静雅微微点头。
宋阳这才笑了:“这就对了!”
大半年过去,招财、进宝两条青川犬长大了不少,每天跟着宋阳往返于青沟和盘龙湾。宋阳忙着盖房子时,它们就在一旁玩耍,渐渐变得越来越野性,整天在竹林和周边山林里乱窜。
宋阳多次看到它们捕到山里的老鼠、竹溜子、兔子等猎物。虽然平时大多喂它们红薯或玉米糊,但它们依然长得壮实,差不多快成年了。
自从被赵中玉用鞭炮炸过一次后,宋阳为了让它们适应,自己买了几串鞭炮。带着狗子的时候,时不时点一颗鞭炮炸一炸,每次他都会搂着它们安抚。
渐渐地,它们从一开始的惊慌失措变得习以为常。
到后来,宋阳点燃鞭炮,扔在自己身旁两米左右的地方,爆炸时,它们也能安静地待在旁边。
但这只限于宋阳,换做别人可不行。平时没事的时候,王岳一家会来帮忙,甄应全也会来。
王岳见宋阳用鞭炮驯狗,也想试试,结果鞭炮爆炸时,招财和进宝虽然没惊慌,但爆炸后却盯上了王岳,朝他狂吠不止,还跃跃欲试地要扑上去撕咬。要不是宋阳及时喝住,王岳可就惨了
第102章 清明粑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